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20-08-10
2020年8月9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大跨空间钢结构抗震减震关键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评价会,会议采用视频形式召开。该项目由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华科减隔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协会会长岳清瑞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建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郁银泉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范重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兆新教授级高工担任委员。会议由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协会秘书长李庆伟,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杜修力、空间结构中心主任薛素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叶继红,同济大学罗永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赵鹏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朱忠义,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肖克艰,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瑞祥,河北省华科减隔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炯项目其他完成人等参加会议。
会上,北京工业大学薛素铎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委员会委员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针对大跨空间钢结构多维多点抗震分析理论、强震倒塌分析方法、考虑大跨度屋盖与下部结构整体工作的抗震分析理论、减隔震理论与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 建立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响应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了大跨空间结构多维虚拟激励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维地震动随机模型和与现行国家建筑抗震标准等效的随机模型参数取值方法;提出了大跨空间结构多维抗震分析实用反应谱法,建立了多维反应谱法的cqc组合公式;完善了超长大跨空间钢结构多维多点地震输入时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评价多维多点输入影响的定量指标及结构响应规律。
2. 基于离散元理论建立了强震下空间网格结构失效模式精细化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维杆系离散元弹性、弹塑性接触本构模型;提出了离散元和有限元自适应耦合计算方法,实现了考虑构件断裂行为的结构强震倒塌破坏数值仿真,揭示了大跨空间钢结构强震倒塌破坏机理;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建立了网格结构抗震和抗倒塌模式优化的理论分析方法。
3. 建立了考虑大跨度屋盖、支承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抗震分析理论。提出了考虑混凝土支承结构的大跨空间结构的阻尼比;建立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精细化模型,提出了基于s-r模型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方法,揭示了桩-土-网壳屋盖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机理。
4. 开发了适用于空间结构的三维复合隔震支座,建立了空间网格结构多点隔震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多点激励下隔震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项目组共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获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主编国家标准2部,相关成果被纳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于百余项空间结构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证日期:the following has evaluated to null or missing: ==> attribute.time [in template "site_1/detail.html" at line 50, column 169]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