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08-01-06
今天在京参加中国工程院第9次院士大会的多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院士呼吁,对于处在板块断裂带的城镇,尤其是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以及可用于避难的体育馆,应提高设防等级。该院水土建工程学部与会院士有近百位,其中一部分已加入“抗灾救灾能力建设和灾后重建策略”相关课题立项和研究,7月10日将拿出专题报告简本,年底前提交数万字的全本。
此次汶川地震烈度超过10度,以土木工程防灾资深专家范立础院士为代表的土木专家建议,“审核全国抗震烈度的区域划分,在某些区域适当提高抗震烈度,在强震区域(7度以上)应重新研究和确定设防标准,有的建筑应增加1度。”属于强震区的学校等建筑应一律采用钢结构,并禁用砖石结构及俗称“杀人板”的预制楼板,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引入和提高“延性系数”,尽量“刚柔并济”。他建议为强震区房屋研究一种用钢、木、混凝土和塑料做成的混合结构,必须轻质、可防水抗火、在大震时不易倒塌,建造成本应经济合理,且以两层为宜,便于逃生。对于大城市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必须考虑设置一些可更换的“牺牲部件”,将损坏集中到这些部件上,以保护主要承重部分。
一年前,范立础院士就曾呼吁在高层建筑中安装“强震仪”。在强震区主要城市的密集建筑群中,强震仪可记录和积累地震波通过建筑时的实际数据,为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极富参考价值的原始参数。据统计,全球安装的强震仪已超过7500台,上海安装了28台。他认为,强震仪安装要求可列入相关法规,所需资金可列入工程项目预算,由业主方负责。
水利工程专家经过对地震灾区的调研认为,当地水利设施众多,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坝就有好几座,因此对水坝抗震级别也应进一步分析研究,并根据设防标准对已有坝体进行加固或改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韩其为院士表示,整个西南地区水利资源丰富,却处于地震活跃带上,如金沙江流域就有300米高的大型水坝,对这些重要水利建筑亟需提升防震安全系数。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证日期:the following has evaluated to null or missing: ==> attribute.time [in template "site_1/detail.html" at line 50, column 169]
- | - | - | - | - |